来源:    发布时间:2019-03-28 09:58:00    25874 次浏览
农业农村部办公厅、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
2019年农业农村部、财政部继续支持部分省份实施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,具体事项如下。
一、重要意义
加快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是实施质量兴农、绿色兴农、品牌强农、特产富农战略的重要抓手,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。
一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要。实施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,可以统筹各地资源禀赋,发挥区域比较优势,促进特色化发展、品牌化经营,形成差异化竞争局面,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,满足人民群众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需要。
二是推动质量兴农、绿色兴农的有效途径。实施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,有序开发特色优质资源,有利于加快建设规模化、专业化、标准化生产基地,推广应用绿色高效生产方式,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,实现农业产业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。
三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。实施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,促进适度规模经营,推动全产业链开发,挖掘特色农业潜力,有利于创造新产品、催生新业态、发展新模式、拓展新领域,完善利益分享机制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。
四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。发展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,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、促进适度规模经营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、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,实现产品质量高、产业效益高、生产效率高、资源利用高、农民收入高,真正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。
二、建设内容
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主要支持以下内容。
●建设全程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
以1-2个优质特色主导产业为重点,建设全程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,推进品种改良、品质改进,推广生产设施、示范技术、质量管理标准化,稻渔(虾)综合种养等生产模式,推动种养加一体、农牧渔结合循环发展。
●完善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全链条
积极开发营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,适应市场和消费升级需求;推进“互联网+现代农业”;通过股份合作、“保底收益+按股分红”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,让小农户充分享受二三产业增值收益,形成产加销有机衔接的全产业链条。
●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运营服务
完善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产地环境、生产资料、技术规程、产品等级等标准,推行产地标识管理、产品条码制度,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。不断挖掘特色产业品牌价值内涵,打造区域公用品牌、企业品牌、产品品牌协同发展的品牌培育体系,实施生产标准化、特征标识化、营销电商化“三化”行动,推广先进品牌培育模式,打造特色种养产品金字招牌、高端精品的企业品牌。
三、支持方式及建设条件
支持方式。2019年选择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基础好,提质增效潜力大、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的省份实施推进,支持山西、吉林、江苏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海南、四川、宁夏10个省(自治区)实施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。各省根据建设条件择优确定不超过3个项目,每个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不低于1800万元。
建设条件。实施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应达到以下条件。一是地方政府有积极性,在财政扶持、金融服务、人才支撑、基础设施建设、用地用电保障等方面已出台相关政策和支持措施。二是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好。三是优势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潜力大。项目区原则在一个县域范围内,相对集中连片、规模适中,便于集中打造,有一定的发展空间,能够带动小农户分享产业增值收益。
来源:微观三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