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    发布时间:2019-09-07 00:00:00    17874 次浏览
最近,读到一篇关于农业的文章,很受启发。它是来自于“中国农业新闻”调查报道,《没有农民、农业!但深圳为何能引领中国农业》。联想到8月18日,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区的意见》发布,深圳市被赋予了重大历史使命,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方向越来越明晰。
没有“农业生产”的农业强市
根据深圳政府在线数据,深圳以24691亿元排在上海、北京之后,同比增长7.5%左右,经济总量居亚洲城市前五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2.09亿元,增长3.9%。用计算机除一下,得出的数字为四舍五入约等于0.09%,一句话:农业微不足道。
我们再看一下具体数据:深圳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8.93万亩,比上年增长5.6%,其中,蔬菜播种面积14.74万亩,增长7.1%。水果播种面积6.50万亩,下降31.6%。全年蔬菜产量15.87万吨,增长6.2%;水果产量4.15万吨,增长0.5%。
我们再对比成都,根据四川省统计局、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审定,2018年全年四川生产总值(GDP)为15342.77亿元,比上年增长8.0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522.59亿元,增长3.6%。农业占比3.4%。而且,四川的生猪、油菜、水产品等产量常年排名全国前列,是名副其实的全国农业大省。
农业平台化引领中国农业
深圳是一个曾经喊出“来了就是深圳人”口号的城市,它包容、创新、活力十足。在这一个“时间就是金钱,效率就是生命”的改革开放前沿城市,土地是稀缺资源。尽管深圳房价也很高,但2018年深圳的土地出让金在全国大城市里居然垫底。
这意味着深圳并不是依赖房地产发展经济,换句话说,深圳的土地必须高效利用,划拨房地产的土地是很有限的。深圳支柱产业是科技、金融、互联网、物流等新型产业,华为、平安、腾讯、比亚迪、大疆、华侨城等都是人们熟悉的知名公司。
那么深圳又是怎么做到引领全国农业的呢?深圳农业的基因具有强烈的城市性格印记,创新、服务、科技含量高,是真正的外向型农业,主要以投资、服务、商贸为主。深圳拥有全国80%的农业龙头企业,生产基地在河南、江苏、四川、安徽等地。
平台领先,农业服务巨头多
总结一下“中国农业新闻”那篇文章,深圳的农业主要分为生鲜零售、农业服务、农业金融、农村电商、农资销售、基因农业等。
深圳拥有农药制剂巨无霸诺普信,2018年营收40多亿;生鲜零售航母百果园年销售额100多亿;此外,还有金融专家农泰金融、基因农业的翘楚华大集团;农业服务方面,大疆农业也后来居上,四处攻城略地,提供优质无人机植保服务。
举个例子,上文提到的制剂巨头诺普信投资农业服务行业,2013年成立了深圳田田圈互联生态有限公司。它做的事情很简单:整合。整合了上游农资厂商、中游经销零售商、提供下游消费者入口,未来要打造大三农互联网生态圈。
野心很大,但田田圈步步为营,他们开发了集专业种植指导人和农业金融线上线下一体化的O2O平台,目前全国已有300家一级经销商,近万家加盟店,服务农户超过1亿。
由大到强,“智慧”为先
现如今,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,但并不是农业强国。相比农业高度发达的美国、日本、德国、以色列等国,中国农业落后就落后在科技的研究、转化和应用。
传统的小农经济既不能满足大规模的市场需求,也不能满足到质的升级消费需求。因此,四川目前要从农业大省转变向农业强省,必须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,扶持四川本土的农业龙头企业。中伦农业作为生态农业、智慧农业的样板,为四川农业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,也为擦亮四川农业强省金字招牌奋发前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