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    发布时间:2019-03-21 10:01:00    32894 次浏览
近日,《2019年种植业工作要点》在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!《要点》对今年种植业种植结构作出调整与安排,有助于优化我国粮食种植结构,确保粮食安全。
调整种植结构
两大“必保”作物:水稻、小麦
《要点》明确提出:将稻谷、小麦作为必保品种,稳定玉米生产,确保谷物基本自给、口粮绝对安全。稻谷、小麦等口粮品种面积稳定在8亿亩,完善最低收购价,2019年最低收购价基本与去年持平,这就给广大种植户吃下了一颗“定心丸”。
两大紧缺作物:大豆、油菜
我国今年开始实施大豆振兴计划,国家明确要进一步提高大豆补贴标准,扩大东北、黄淮海地区大豆面积。同时,油菜作为必需的油料作物,是另一个“市场紧缺产品”,国家也高度重视发展油菜种植作业。
稳定粮食生产
完善稻谷、小麦最低收购价,玉米、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,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。
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,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。加强政策宣传,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,力争稻谷、小麦等口粮品种面积稳定在8亿亩。
巩固提高生产能力
加快建设集中连片、旱涝保收、稳产高产、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,优先建设口粮田,全年新增高标准田8000万亩以上,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。
加快技术集成创新推广
结合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,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。突出大豆、油菜等市场紧缺产品及蚕桑、中药材等特色作物。
具体措施
《要点》提出:坚持优化供给,持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。
结构调整的重点,增加与减少。
所谓增加的,就是大力发展的,被“点名”的优质稻米、专用小麦、优质食用大豆等。
优化种植结构
巩固非优势区玉米结构调整成果,适当调减低质低效区水稻种植,调减东北地下水超采区井灌稻种植。
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,发展青贮玉米、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。
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
大力发展优质稻米、专用小麦、优质食用大豆、“双低”油菜、高品质棉花、高产高糖甘蔗等,提升产品品质,提高种植效益。
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产业,积极发展果菜茶、食用菌、杂粮杂豆、薯类、中药材、蚕桑、花卉等产业,支持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。
促进产业融合发展
推进种养结合,以养带种、以种促养,实现资源循环利用。
促进产加销衔接,大力发展订单生产,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。
支持新型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、统防统治等农业生产性服务,为一家一户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,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。
根据《2019年种植业工作要点》,今年的重点任务是“着力守住“一条底线”、突出“两个重点”、坚持“三个注重”。
“一条底线”,就是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。
“两个重点”,一是质量兴农,二是绿色发展。
“三个注重”,一是注重创新驱动,二是注重产业升级,三是注重基础建设。
来源:网络
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